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資料分析師的日常] 怎樣的團隊架構比較好?

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但想要分享自己待過兩種資料分析團隊架構的個人經驗及職涯發展的利弊。自學成為全職資料分析師後,我待過兩種團隊架構。
  1. 資料分析師與其他團隊成員隸屬同一團隊
    • 類似團隊的in-house資料分析師
  2. 資料分析師拉出來獨立自成一個團隊,當作其他團隊的分析顧問
    • 資料分析團隊獨立,提供資料專業解決其服務團隊的問題,偏向outsourcing

資料分析師與其他團隊成員隸屬同一團

我當分析師的第一個團隊就是10人左右的業務銷售團隊,而我是整個團隊裡面唯一的資料分析師,沒有完善的資料工程師資源或完整的資料入門訓練,就是走著跟業務新人一樣的on-board training, 學習所有的sales tools,整個上工流程就是把你當作一個業務一樣的訓練。

好處

你會擁有非常多的domain knowledge,完全了解自己要合作的對象每天面臨什麼樣的挑戰,當他們跟你討論資料問題的時候,你可以很快的掌握他們問題背後的問題,甚至可以主動提供有趣的insights給他們。而且你在團隊裡是很獨特的,因為你是唯一或唯二的分析師!

壞處

可是你的老闆不一定了解你的價值,我當時的老闆是很有經驗的業務,也有多年主管經驗,但他不知道資料分析師的價值,只一味地用衡量業務的方法衡量分析師的產出,對分析師本身的職涯發展就很限制

怎樣的分析師比較適合呢?

現在回頭想想,如果是很有經驗的資料分析師或許就很適合在這樣的團隊工作,因為這樣的分析師更了解怎樣與主管溝通自身價值,也有許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主動發起一些分析。

資料分析師拉出來獨立自成一個團隊,當作其他團隊的分析顧問

    後來我到了一個有40幾個分析師的專門團隊,所有分析師整合在一起,有了更完善的團隊配置,有商業面向的分析師也有專門做預測、統計研究的分析師以及資料工程師,大家在一起交流經驗,也建立流程以及評價機制,整體運作是更有系統的。

    好處

    有系統,無論是剛上工的訓練或是團隊內部的合作,都有既定流程,就算沒有,主管們也會努力把流程建立起來,團隊內有許多資深資淺的分析師,有許多Role models 可以參考跟學習。

    壞處

    分析師中的彼此競爭,有一點文人相輕的感覺,由於團隊內部有太多分析師,大家對於分析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如果團隊文化沒有營造好,很容易會變成互相競爭的狀態而不是彼此合作,最好在加入前觀察團隊氣氛是否開放合作

    怎樣的分析師比較適合呢?

    剛入門的新手,在這樣的團隊可以很快的看到不同分析師的樣貌跟優缺點,也可以比較有系統的了解怎樣會是一個"好"的分析師,同時主管也比較知道怎麼去引導旗下的分析師成長,我覺得在這個領域剛起步的分析師可以優先考慮加入這樣的團隊。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Boulder, 被印地安人詛咒的美麗小鎮

      被雪覆蓋的Boulder小鎮與地標Flatirons

      科技業待了六年,2018年時跟家人朋友說,我申請公司內部調職成功,要搬到美國了! 大家一致猜測我是要搬到加州矽谷,殊不知是中西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大學城--Boulder ,在拿到這個offer之前,我也不知道這個小鎮在哪裡,甚至連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印象都是模糊的。最後還是靠NBA 丹佛金塊隊的名號,才成功讓親朋好友記住我要搬去哪裡。

      現在算算,來到Boulder也兩年了,有別於矽谷或是美國東西岸的大城市,這裡是一個靠近山的小鎮,海拔高,離山也很近,人口密度低,這裡更是號稱美國最健康、最Fit的地方。小鎮附近有上百條登山步道,就算冬天,步道積滿雪,戴上適合的裝備,還是能登山,夏天更是不用說,太陽大概晚上8點半才下山,有長長的白天可以從事戶外運動,這裡的居民幾乎一年四季都待在戶外。夏天攀岩登山,冬天滑雪,自從搬到Boulder以後,滿滿的戶外活動,讓我變得比在台灣的時候還精實。

      這是一個我之前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目前人生最active的階段,雖然搬過來前有許多不安,不知道這個自己連聽都沒聽過的小鎮到底怎麼樣,但也是因為無從想像跟期待,倒也因此隨遇而安,深深的愛上這個與自然如此接近的小鎮,她讓我看到生活有許多不同的可能。

      前陣子跟朋友聊天,才知道了一個關於Boulder的都市傳說-- Niwot's Curse,一個印地安酋長對於當年來到Boulder掏金者的詛咒:
      People seeing the beauty of this valley will want to stay, and their staying will be the undoing of the beauty.
      某種程度,我也是被Boulder美景所迷惑而留下的過客之一。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學寫程式正夯,但你想要用程式做什麼?Udacity告訴你

      Udacity 創辦人Sebastian談論關於教育民主化(democratize education)
      photo credit by TWN


      「方向對了,慢慢走也會到」這是柯文哲在競選台北市長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學寫程式也是一樣,當全球都在鼓吹學寫程式時,繼愛沙尼亞、英國、法國、奧地利、丹麥、波蘭之後,台灣也將程式設計列入了107學年度的教育課綱,當你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也要跟風時,請先停下來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我為什麼要學寫程式?
      2. 我想要用程式做什麼?
      我曾經搞不清楚,花了許多時間繞來繞去,直到上完Udacity Intro to Programming Nanodegree後,我才終於瞭解自己之前少了什麼東西,為什麼會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原地踏步,要是早一點遇到Udacity就好了!

      2013年因為Rails Girls讓我有了想要學寫程式的念頭,當我詢問身邊工程師朋友要如何學寫程式時,他們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都是

      「你想要用程式做什麼?」

      基本上我都啞口無言,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有哪些選項可以選擇啊!但是Udacity真的幫助我知道程式背後的原理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可以被運用在哪些領域,所以我衷心得向大家推薦Udacity並且同時分享我學習寫程式的過程,希望讓更多人可以一起享受學習程式的樂趣:)現在,Coding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可以將腦中想法實作出來的強力工具,它讓我對未來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像。

      Rails Girls產生寫程式的興趣 - 2013年

      大概是從2013年參加Rails Girls活動後,發現寫程式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我們的日常生活上很多的便利其實就是電腦程式帶來的。Rails Girls活動後,我知道用黑黑的螢幕寫程式很酷,但是我還不知道我要寫什麼樣的程式、我想要用程式來完成什麼。只覺得Ruby on Rails名字很好聽,Linda Liukas好可愛,所以我要繼續學寫程式(而且最好是Ruby on Rails才能跟Linda一樣可愛 哈哈)

      第一個實作出來的程式-2014年

      2014年換了新工作,其中一項工作內容費時又重複性高,幾乎每天都會遇到,這時候突然閃過一個想法:「要是我可以讓它自動化就好了!」,於是我開始用著淺薄的程式邏輯基礎概念,for loop, if loop, 一點一滴用Google Script 在Google Spreadsheet上完成了我第一個實作出來的程式,研究跟撰寫這個程式花了我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下班以及週末的時間,但之後我每一天都節省了15分鐘,這個程式陪伴了我快一年的時間,一個月算20個工作天,一天15分鐘,一年我省了3,600分鐘,也就是60個小時,覺得划算!

      接觸到Python,相見恨晚呀

      完全想不起來當初為何接觸到Python,只記得學Ruby on Rails的路上遇到了重重阻礙,Rails 學到一半,覺得撞牆,所以想說一定是因為我不會寫Ruby的關係,開始在Codecademy上學Ruby,趕在2014年最後一天把Ruby課程學完,然後...不知道可以幹麻。
      我詢問了許多電腦科學專業的朋友,跟他們說我想要學寫程式要怎麼做,他們第一個問我的問題都是--「你想要用程式做什麼?」。因為我說不出個所以然,所以越來越多人推薦我Python,因為Python可以寫後端、也可以寫前端、你要資料分析就資料分析,基本上就是一個用途很廣、進可攻退可守的語言,重點是Python的語法很平易近人,讓初學者可以快速上手。買了一本Python for complete beginner,我開啟了我學習Python的旅程。

      Udacity Nanodegree幫助我系統性學習寫程式,並且訂定未來方向

      在Mr. Chubby的推薦下我知道了Udacity Nanodegree,花了4個月終於修完Intro to Programming,剛好這個課程也是以Python為主要語言,之前Python東學一塊西學一塊,老實講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到了多少,也不知道自己還缺少了多少。但是Udacity真的幫助我系統性的學習,讓現在的我有基本的能力能夠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哪些問題用程式是可以輕易解決的,然後靠著自己查看文件解決問題寫出workable的程式(但還不一定是效能好的程式 哈哈)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鋼鐵人馬斯克 讀後心得 Part 1

        這個月馬不停蹄的看完了Sleepy小姐買的鋼鐵人馬斯克,非常精彩。書中也說明了Tesla, SpaceX, Solar City從創辦到瀕臨破產到終於賺錢之間的故事,非常激勵人心也很引人深思創業的本質。我沒有辦法記下每一個細節,也不寫為了寫心得又回去翻書,所以就只針對三家公司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部分來做簡單記錄,方便以後自己再回來看。

      SpaceX

      過去對於SpaceX的印象還是停留於一個"有錢富豪做太空夢"的程度,雖然這個印象並不完全錯誤。Elon Musk對於上太空確實有著比較天馬行空的想像,投資殖民火星目前來說也無法為大眾接受,但是我認為歹丸狼在報髒霉體的宣傳之下還有幾個很重要的點沒有了解。
      1. SpaceX將太空火箭的成本減低到大約是NASA的一半,甚至比中國或是俄國的火箭還要便宜,而且同時這些火箭都是在工資貴的要命的美國生產的!SpacsX用了矽谷新創公司的精神大幅改善了火箭製和造研發的速度,重新設計了火箭,善用現在已經被大幅低價量產的電子零件,硬體加軟體重新整合再減去了NASA的政府包袱,達到了驚人的成果。未來更計畫要利用火箭的回收技術來再把火箭的成本減少九成... 隨著成本的降低,其實SpaceX目前已經不斷的在替世界各國發射火箭(包括台灣,歐洲各國的衛星,國際太空站的補給,NASA的太空計畫也...)並且已從中開始盈利。
      2. Musk對於物理學,經濟學等複雜的科學早就有很深刻的了解,但他卻從來沒有停止學習,閱讀了無數火箭相關的著作,又不斷地從SpaceX員工的身上吸取更多相關的知識。因此Musk對於物理基礎原理的了解,造成了他對於產品的想像力不受限,對於產品他總是要求員工回歸最基礎的物理限制,來說明一件事情為何能夠或無法完成。外加他對於經濟學和公司營運也有很深刻的了解,所以他的眼界總是能夠比別人更深更廣。這也讓我警惕到像Musk這樣的人都對於知識的飢渴,而聰明和努力都不及他一成的我們憑什麼不更加努力呢?
      3. SpaceX對於未來的目標一直是很明確的,大家有著共同的夢想才能夠一起去努力。雖然說時程上總是不如Musk所預期,但是對於產品的要求卻總是能夠如同Musk一開始所承諾的一樣,或許這也是能讓公司員工和投資人對他有信心的秘密。讓人不禁想信有一天他真的會去用核能去暖化火星!
      從SpaceX的故事也不禁讓我反思台灣的狀況。台灣的新創公司對於未來是否有目標有想像,還是打著精實創業的名義無的放矢?高喊著軟硬整合的廠商是否有找到真正需要整合的產業並且從頭檢討軟硬整合的本質?智慧家庭,智能城市的軟體/硬體分別是什麼?是更多的QR Code?還是更多的智能電視?電燈泡?冰箱?還是需要徹底升級家庭的電力系統?至於公司的老闆是否能像Musk一樣了解所有知識跟細節,勇於承認錯誤跟快速改進?或許真的如同Musk所說的:"如果有人說他從失敗中學習,那他是錯的。成功有太多太多比失敗更值得學習的地方了!" 

      Elon Musk也解釋過,再大舉的改革的過程中,節省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試驗得很初期就能夠任知到某些決策是錯誤的,他又說美國政府最愚蠢的地方就是許多科學研究計畫在第一個月就已經知道會失敗了,但基於法規卻必須繼續走完剩下的半年一年... 或許這也是Musk能用比別人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一次又一次讓公司死裡逃生的關鍵。

      最後用引用Musk在TED Talk上主持人的結論

      "Boys and Girls, study physics, and learn from this guy!"


      太多心得了... Tesla跟Solar City晚點再打....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Growth Hack 入門心法班心得分享

      如果你想....
      讓自家產品自己銷售自己
      讓你的廣告費用成為病毒傳播的「火種」而非單純「當柴燒」
      30秒講解Growth Hacking這個聽起來就超級酷的概念給你朋友,讓你朋友對你肅然起敬

      Intro to Growth Hack -- 

      兩個小時讓你快速進入Growth Hacker的Mind Palace!


      講師Xdite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以及日常生活的觀察,一個又一個有趣、好玩的故事緊扣Growth Hack實作上面的技巧,短短兩小時讓你快速瞭解當一個Growth Hacker是怎麼想的,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使用的技巧。

      Growth Hacking是美國矽谷新創公司早就風行好多年的行銷技巧(2011年開始有相關搜尋量),透過數據化的衡量仔細找出自家服務每個Stage的流失並且找到完成轉換的瓶頸,進而不斷A/B測試、改善及調整,最終達到使用者或者是業績爆炸成長的目標。

      在Coursera的Marketing in a digital world課程當中,行銷人在探討傳統市場行銷方式因為網路/數位科技技術,傳統的4P已經產生大幅度的改變。我覺得Growth Hacking就是傳統行銷在網路時代下變形後的結果,Growth Hacking不單是一門學問,背後是包含著數據分析、消費者心理、使用者流程優化、網站介面設計等等許多領域的相關知識堆砌而成。

      Growth Hacking絕對不是一個兩三下就可以講解完的議題,今天聽完心法,明天馬上就可以實作出來。但從Xdite今天的分享,我發現「觀察力」絕對是Growth Hacking的一個重要關鍵,只要用心觀察其實生活周遭,我們接觸的每一個服務,都有Growth Hacking的蹤跡。例如Xdite分享日本餐廳店門口擺放的實體Menu,也是一個Growth Hacking某一Skill的完美範例之一。

      所以從今天起,看到每個sign-up按鈕或者是收到每一個Email Newsletter的當下,我都要額外花個5分鐘來觀察一下不同公司是如何引誘使用者上鉤的,讓Growth Hacking的技巧觀察充斥在我每天的生活中!

      不知道你最近是否也有遇到什麼服務或者是產品,讓你情不自禁/鬼迷心竅的莫名按下註冊鈕或者是交易成交鈕呢? 請在下方留言區跟我們分享↓ :D

      技術提供:Blogger.